2008华中杯全国中学生国会式辩论比赛总决赛

Posted on June 7, 2008

2008华中杯全国中学生国会式辩论比赛总决赛

题目:人民代议士涉嫌行为不检应自动辞职。
巴生光华(正方)对垒 沙巴巴南中华中学(反方)
全国中学生国会式辩论比赛冠军沙巴巴南中华中学(反方)
沙巴巴南中华中学 二辩陈赏柔获得全场最佳辩论员

» Filed Under 辩论社 | Leave a Comment

辩论社成立史

Posted on May 14, 2008

辩论社成立史
2005年的那一届霹雳州辩论赛,兴中首次派出A,B队。两支队伍里除了周国康和黄国杰以外,其他的均属新人,都是首次上阵。这一仗没带来惊喜,A队在复赛中输给培南国中,而B队则在首圈败给华联中学而出局。那一年我们还算年轻,志气还很旺盛。可能从一开始对自己的期望都不大,所以输了也不在意,只希望能累积更多的上场经验,准备明年东山再起。恰巧在这个时候,福联青辩论赛即将掀开序幕。一年两场赛事的机会不常有,我们不忍错失眼前的机会,也参加了比赛。很侥幸的,多得教练及校友们的从旁协助,我们打进了决赛,但还是败给培南,只能望冠屈亚。
回想起当时的筹备过程,真可说是历尽千辛,我们为辩论赛而忙,老师们及校友们却是为了我们而更忙。那时候,智囊团不大,我们必须自己找资料,老师们还不惜忙里抽空载我们到怡保敦拉萨图书馆及斗母宫书展找资料。每晚,“啃”过资料,讨论后,还得写稿,背稿,以求在场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后来,崇华国中辩论队邀请我们来场辩论赛,我们才从朋友口中得知他们学校已有辩论社一事。又再过不久,我们才听闻怡保很多建中学都已经成立辩论社。渐渐的,我们才发现辩论社的莫大功用。
于是,我们立下志向,要成立兴中辩论社。后半年的日子里,我们都积极组织内政,分工合作。每一天的下课时间,我们都必须到办公室跑一趟,把所有的报告书信呈上给老师。书信申请不是一次就能过关的,有的书信改了两三次才得以通过。黄天不负有心人,凭着我们的坚持,我们终于成功在华文学会之下成立辩论社。
辩论社的功用在于协助辩论队搜集资料,强大辩论队的智囊团。宗旨则有二,即增加学生的知识、对时事的了解以及发掘辩论人才再加以栽培。当时的辩论社由何秀娟“统领”,副社长为徐丽燕,秘书为梁慧恩。资料组则分为政、经、文、教四大领域,由梁铭慧担任资料组组长,陈威强为总监督。
辩论社成立后,所有委员合理举办了校内辩论赛。委员们从辩论赛中挑选出色、有辩才及有兴趣的同学加入辩论社。事后,在该年的年终假期进行了首次的培训。较后,社员们善用假期的空闲时间四处搜集资料,以丰富辩论社的知识库。辩论社还举办了首次的“辩论斗嘴营”以提升同学们的辩才及对辩论的兴趣,进而更了解何为辩论。这一次的斗嘴营中的讲座由冯振宗校友主讲,获得了同学们的欢迎与支持。
2006年,兴中辩论队首次捧杯,创下新纪录,辩论社的功效显露无遗。如今,五位辩论员已经毕业,希望来届的学弟妹们能够秉承我们的志向,积极使辩论社强大,丰富辩论社知识库,把兴中辩论队的实力推至最高峰。以后,毕业了也切记勿忘饮水思源,回馈母校辩论队。

» Filed Under 辩论社 | Leave a Comment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Posted on May 14, 2008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得最广泛的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 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找到食物。即使在今天,还有许多人不能满足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管理人员应该明白,如果员工还在为生理需求而忙碌 时,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当努力用满足这类需求来激励下属时,我们是基于这种假设,即人们为报酬而工作,主要关于收入、舒适等 等,所以激励时试图利用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等来激励员工。

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 需求。对许多员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现为安全而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主要受安全需求激励的人,在评估职业时,主要把它看作不致失去基 本需求满足的保障。如果管理人员认为对员工来说安全需求最重要,他们就在管理中着重利用这种需要,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 业。如果员工对安全需求非常强烈时,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就不应标新立异,并应该避免或反对冒险,而员工们将循规蹈距地完成工作。

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 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管理者必须 意识到,当社交需求成为主要的激励源时,工作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能够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会受到重视。管理者感到下属 努力追求满足这类需求时,通常会采取支持与赞许的态度,十分强调能为共事的人所接受,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等业务活动,并且遵从集体行为规范。

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 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 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 构成威胁。在激励员工时应特别注意有尊重需求的管理人员,应采取公开奖励和表扬的方式。布置工作要特别强调工作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等。颁发 荣誉奖章、在公司的刊物上发表表扬文章、公布优秀员工光荣榜等手段都可以提高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

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 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要满足这种尽量发挥自己才能的需求,他应该已在某个时刻部份地满足了其它的需求。当然自我实现的人可能过分关注这种最高层次的需 求的满足,以致于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点支配地位的人,会受到激励在工作中运用最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技巧。重视这种需求 的管理者会认识到,无论哪种工作都可以进行创新,创造性并非管理人员独有,而是每个人都期望拥有的。为了使工作有意义,强调自我实现的管理者,会在设计工 作时考虑运用适应复杂情况的策略,会给身怀绝技的人委派特别任务以施展才华,或者在设计工作程序和制定执行计划时为员工群体留有余地。

» Filed Under 辩论社 | Leave a Comment

答辩的原则

Posted on April 13, 2008

答辩的原则

        美国辩论学先驱艾宁格与布洛克瑞德(Ehhinger & Brockiiede,1960)在他们的名著<用辩论作决定>Decision by Debate)中,对答辩者提出以下建议:

        问问题只是质询式变论艺术的一半。辩手也要准备在被对方质询时辩护他们的立场。有关答复问题有三项基本原则:

1.      队员们比须在事前决定他们在辩论中必须坚守的立场。他们必须预期可能遭遇的问题系列,并预备有助于辩护立场的答案。演练对此种准备很有帮助。

2.      如果问题不明确或很模糊,答辩者应该要求澄清。然而,如果故意以要求澄清来浪费时间,是有失风度的。听者很可能会察觉这种拖延战术。

答辩者应该以最直接、最能展现风度的方式来回答问题。他应该避免闪避问题,或是加上一大堆的限制使答案变成毫无意义。辩手不应该被限制回答「是」或「不是」,他也可能要必须交代部分前提。但答辩艺术是要提出明白的、清楚的,确能针对问题的回答,而且又同时能达成辩护己方立场的功效。要做说明或设定限制应该等到后续的申论中再做

» Filed Under 辩论社 | Leave a Comment

质询的原则

Posted on April 13, 2008

质询的原则

        美国辩论学先驱艾宁格与布洛克瑞德(Ehhinger & Brockiiede,1960)在他们的名著<用辩论作决定>Decision by Debate)中,对质询者提出以下建议:

        要有效的提出问题必须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其中四项原则特别重要:

1.      利用有组织的系列问题来建立一些基本的主张,要比论论一些随机混乱的问题有效的多。系列问题应该用来提出一个主要的建设性论点、反驳一个主要的反方论证,或是暴露对方证明方式的前后不一致。

2.      系列问题应该在事前详细规划,前面的问题须为后面的文提打好基础。有关第一问题的所有合理答案都应该被预期,并针对不同回答设计不同的第二问题。系列问题都应该透过此种方式充分准备。演练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问题的质量并预期对方的回答。辩手应该保持弹性,针对对方发表的特殊辩案以及他们对早先问题的答复来调整预备的问题系列。

3.      系列问题所希望达成的最终主张不应该作为询问主题,问题的意义与重要性有不应该在质询中讨论。你从问题中获得了什么应该留到随后的申论中进行。在后续发言中对质询所获结果做最大程度的运用是辩论艺术的重要部分。

4.      质询时间应该做有效使用。辩手应该避免提出复杂问题、冗长陈述,或是需要冗长答案的问题。(页320-321

» Filed Under 辩论社 | Leave a Comment

立论的方法

Posted on April 13, 2008

立论的方法

        根据奥瑞冈州立大学的奈普Trischa Goodnow Knapp)及波特兰小区学院的葛利略(Lawerence A.Galizio)等两位辩论专家的建议,在辩论中提出论证—-即「立论」,可以依循四个重要步骤,即:提出、说明、举证、作结。

1.提出(state):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你的主张。例如「我们认为政治人物欠缺诚信的」;

2.说明(explain):说明提出主张的原因或呈现论证的推理基础。例如「观察过去25年来政治人物的言行,我们将可找到数不清的案例来证明政治人物的诚信为何是不可信的」;

3.举证(support):提供证明主张的明确证据。例如引用报纸报导,列举几个政治人物言行不一的实例;

4.作结(conclude):为论证收尾,并且说明论证在整个辩论方案中的影响效果。例如「既然政治人物欠缺诚信,任何以政治人物的诚信为基础的法案也不会达到效果」。

来源:KnappT.G.& GalizioL.A.(1999). Elements of parliamentary debateA guide ot public argument. New YorkLongman

» Filed Under 辩论社 | Leave a Comment

美文共享

Posted on April 13, 2008

» Filed Under 辩论社 | Leave a Comment

资源共享-辩题《乡团之间应该共享资源》

Posted on April 2, 2008


» Filed Under 辩论社 | Leave a Comment

为什么学逻辑?

Posted on February 20, 2008

为什么学逻辑?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并胜于禽兽,在于人的思考力。一般动物仅能依本能反应行事,唯独人可能藉由推理(reason)与推论(infer)而累积经验,并发展新的知识。逻辑所处理的,正是有关推理与推论的问题。逻辑的重要性,因此不言而喻。但非常遗憾的是,我国许多大专学府并没有开设逻辑科目或推论思考的课程。我不是没有学过逻辑思考的人就不懂得思考,天资聪明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摸索掌握逻辑思考的方法,因为我们的生活脱离不了推理。但专业且系统性的逻辑课程,可以训练我们更有效掌握推理能力,否则我们很可能仅在简单的课题上,比较可能理性思考,问题稍微复杂或陌生,就方寸紊乱。

曾经有宗教信徒对我说理性或逻辑不重要,神才最重要,有些事理性不能解说,凭信心相信就好。这种话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反映说话的人完全不懂何谓理性或逻辑。

为什么学逻辑?因为逻辑处理推论与论证的问题,它研究前题(premises)与结论(conclusion)之间的关系,探究甚么构成一个正确的 推理。简而言之,就是检验我们的结论与前提之间是否有必然的关系,探讨我们是否可能从某个前提推导出有关结论,即因为所以之间是否真的有关系。

逻辑主要研究推理与推论,如果逻辑不重要,那我们连讲逻辑不重要的资格恐怕也没有。为甚么逻辑不重要?当那些主张逻辑不重要的人尝试解释为甚么 逻辑不重要的时候,他就是在使用逻辑;不论他是否能成功论证为何逻辑不重要,但至少他在尝试论证。一个使用逻辑以说明逻辑不重要的人,有如一个人大呼小叫我要做哑巴!我不想说话般滑稽可笑。

逻辑这门课不只教导我们如何正确的推理,也教导我们为甚么有些推论形式是正确,有些则否。逻辑研究论证,即一个结论如何从一个或一组前提推论出来,某个结论是否可能从前提而来。

为甚么有些人,特别是一些宗教原教旨主义的信徒,那么恐惧与排斥逻辑?我想,除了他们不懂逻辑为何物之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自己的信仰 没有信心。他们虽然不了解何谓逻辑,但至少隐隐觉得逻辑质问与挑战他的信仰;他恐怕也下意识知道自己的信仰经不起拷问,你再问他们多两个为甚么,他们 就无言以对、无话可说。换言之,他们对自己信仰的基础完全没有把握,甚至不了解。

逻辑讲究论证(argument)。有时候有些人说话只有命题、主张或意见,但往往没有论证。论证是一组的语句,其中某个是结论,其余的则是支持有 关结论或达至有关结论的前提。换言之,有些人只有结论,但如何达至有关结论,或支持有关结论的前提是甚么,语焉未详。如果有人说我相信A,你问他为甚 么相信A,他说我相信A,不要问为甚么,我就是相信A。有多少人不会觉得此君莫名其妙?

有些人则比上面那位仁君稍微好一些,他有论证,但问题是其论证莫名其妙。比如有人说蝙蝠是一种鸟,你问他为甚么,他说因为昨天下雨。这是甚么意思?昨天下雨和蝙蝠是一种鸟有甚么关系?

有些人的结论可能正确,但论证有问题,结果不过是结论侥幸正确,但推理还是有问题。比如有人说蝙蝠是哺乳动物,不是鸟,你问他为甚么,他说因为昨天下雨。他的结论虽然正确,其思想一样叫人不敢恭维。

星洲日报/自由灵魂.欧阳文风.17/02/2008

 

» Filed Under 辩论社 | 1 Comment

辩论书籍

Posted on February 10, 2008

1.辩论角力(486kb,PDF format)

2.辩论与论辩(956kb,PDF format)

3.逻辑学大辞典( 101263kb,PDF format)

4.哲学辞典上(752kb,PDF format)

5.哲学辞典下(956kb,PDF format)

6.小逻辑(670kb,PDF format)

» Filed Under 辩论社 | Leave a Comment

keep look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