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技巧——听

Posted on December 6, 2007

舌战技巧——听

作者:李元授、夏松瑜、李鹏    出处:《辩论训练》 录者:雨林

 

舌战是口头辩论,前述种种技巧当然可以使用。但舌战是面对面进行的,即时的特点非常明显。故此,针对这种特点,又有许多只切合舌战使用的技巧。这种口头辩论的过程,总是包含着两个方面,而则又分讲述问答。因此,我们在本节中,就这些方面逐一地作些介绍和论析。

 

    一、听

在口头辩论中,听很重要。互动的语言,你来我往,互相传递信息.说出来的,必须昕讲去;说要准一昕也要准;听完后还要有反应,这样才可能有语言的互动。所以我们谈语言的互动,并非仅指互相不停地说,而是指辩论的双方(或多方)相互交替地讲行说与听。故此.听是组成辩论的萤要方面.或者说.当开展辩论后,听是说的基础。有人风趣地说,一个人只长了一一张嘴,却长了两只耳朵,所以听比说还重要。没有很好地听,也就不可能很好地说。听与说是统一在辩论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对立物,是缺一不可的。在辩论中应该如何听,听什么,这就是听的技巧了。在辩论中,至少要听三个方面:听内容,听特点,听漏洞。

 

    1.听内容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听要认真、仔细、全面。要把对立方的发言内容完全听清、听懂,没有遗漏。掌握住对立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把握住对立方的要害,确定己方的应答攻守策略。

当然,还要听清、听懂己方的其他成员或其他支持者的发言,这样才能更好地相互配合,掌握主动,共同对“敌”。听,要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方可确定己方论点,确定攻守战略,展开辩护和辩驳。故此,听内容是确定观点与策略的前提。

 

    2.听特点   

    听要听得深入,要进人到对立方最隐蔽的深处,要能听出他们的话中之话、话外之话,要把握准其发言的底蕴、真谛。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过:“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而表达的有力、细微、正确,都无与伦比。”要在口头辩论的有声的口语中,听出讲话者的喜怒哀乐,骚扰不宁,情绪的起伏,波动的心情……这就需要从听当中了解说者的各个方面,比如社会地位、所处环境、个人性格、文化背景等特点,因此听还要有分析。

    通过分析地听,能昕出入的文化背景。比如某人语汇丰富.遣词造句准确生动,知识渊博,旁征博引,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便可以大致估摸出此人所处文化层次较高,具有相当的文化修养。

    通过分析地听,也能听出人的社会背景。比如某人语气生硬,有时颐指气使,常用命令喝斥的词语、句式,往往可以看出此人大约是不能平等待人之辈。

    通过分析地听,还能听出入的性格o-优如某人在说话中较多地使用“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这一类语汇.那么就能推测出此人总怕别人不相信自己,而需要取得人们的信赖。如某人的发言中常有“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这样”、“差不多”等诸如此类的词语,那么此人很可能是自我防卫型的性格,不肯完全自我暴露,不愿承担责任,或是时刻准备以守为攻。

总之,在听中分析出对立方各方面的特点,就可以在确定辩论攻守谋略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3.听漏洞

听要在分析中去探究,探究对立方发言的所以然,这样便可以探究到他的对与错、是与非、严密与破绽。掌握了对立方的错误与破绽,即可明确攻击目标。如果能把握住战机,在策略上去采取主动,适时地展开进攻,就可以克敌制胜。

 

    (1)听语言上的漏洞

    语言上的漏洞,多是用词不当,语无伦次,句式不妥,或前言后语疏于照应,或是出现口误等。这种漏洞出现的随机性强,难以预料,所以需要听者观点明确,立场坚定,反应机敏,善于捕捉。   

19729月、,田中角荣作为战后日本第一位政府首脑来到中国。为改善中日关系同中国政府首脑举行正式会谈。周恩来总理于925日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招待田中角荣。尽管气氛是诚恳友好的,但宾主都密切关注着相互间祝酒辞的内容。田中在祝酒辞中谈到“过去    几十年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听到这里,周总理立即发问:“你对日本给中国造成的损失怎么理解?”田中马上意识到一“麻烦”一词用得不妥,连忙解释。……由于周总理极其敏锐的语感能力,维护了我国的外交立场和国家尊严。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田中的语感能力也较强,他对周总理的提问能迅速作出反应,意识到自己用词不妥,立即加以解释,使对方达到谅解,为中日友好扫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障碍。

 

周总理反应机敏,针对田中角荣讲话中的所谓“麻烦”,旗帜鲜明地提出质问,辨明了事非,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2)听情理上的漏洞

    情理,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和由此而约定俗成的处事原则以及道德规范。听出有悖于情理的漏洞,自然就掌握了出击的目标,便于主动进攻。例如,20世纪30年代,香港发生了,著名律师罗文锦为茂隆皮箱行被敲诈勒索案辩护而胜诉一事。香港茂隆皮箱行生意兴隆,英国某商人意欲敲诈,他在该行订购3000只皮箱,价值20万港元,合同写明一个月交货,逾期则由卖方赔偿损失50%。茂隆皮箱行如期交货,而那个英国商人却以皮箱内有木胎就不是皮箱为理由,向法院提出诉讼,并要求按合同规定赔偿损失。茂隆皮箱行特聘罗文锦大律师出庭辩护。在法庭上,罗文锦律师掏出一块金表,向法官问道:“请问这是什么表?”法官答道:“是金表,这与本案何干?”罗大律师高举金表,面向法庭所有人说:“这是金表,无人怀疑吧,但是,请问除这镀金表壳外,里面的机件都是金的吗?”旁听者议论:“当然不是哕!”罗文锦继续说:“那么大家为什么叫它金表呢?!由此可见,茂隆行的皮箱案,不过是原告存心敲诈而已。”原告理屈词穷,法庭判其诬告,罚款5000港元结案。

这次法庭辩论,就是由于罗文锦律师听出“皮箱内有木胎就不是皮箱”这一理由存在有悖于情理的漏洞,而采用类比的方法反驳成功,取得胜诉的。

 

    (3)听逻辑上的漏洞

    就是从对立方的发言中,听逻辑混乱和违反逻辑的漏洞,以便反击。《墨子·公输》载: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千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墨子以“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来请求公输盘,但公输盘却以“吾义固不杀人”拒绝。墨子就抓住这一点.论证公输盘“义不杀少而杀众”的不合道理来反驳他,终于说服公输盘不再帮助楚国攻宋。这段对话中墨子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听出了公输盘的见解中存在着逻辑上的漏洞。

   

 

» Filed Under | Leave a Comment